《超级装备》:中国制造业站起来了

来源:上海五星体育无插件直播    发布时间:2024-05-15 05:36:36

  近日,CCTV-9在黄金时间播放了大型纪录片《超级装备》。该片聚焦当今中国的先进装备,揭秘鲜为人知的装备制作的完整过程,讲述人与机器的智慧碰撞,彰显了中国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未来趋势。看后令人精神亢奋,为之一振。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地基上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借助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国的制造业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量超过美国变成全球第一。而到2018年,已经接近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曾将人类工业门类划分为41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长期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的结果。

  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历经诸多变化,如不加选择地全盘铺陈缕述,难免支离破碎、顾此失彼。纪录片巧妙地选取了11个中国顶级装备,从“独立装备”“核心装备”“智能装备”三个角度切入,紧扣硬核,向内里开掘,在兼及广度的同时执着于深度垦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将这些超级装备的来龙去脉、沉落起伏完整齐备、栩栩如生地体现出来。以第一集为例,以大型矿用挖掘机、隧道盾构机、三峡升船机为对象;第二集则以核电转子、船用曲轴和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为目标;第三集则以3D打印装备、骨科手术机器人、智能冲压线等为代表,提纲挈领,要言不烦,由点生发,纵横发掘,造就了一种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引领作用和观赏效果。

  难能可贵的是,全片不以说教粉饰,不用口号装扮,而是紧贴工业地基,追随时代脉动,开阖自渡,侃侃道来,既突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与成长,更反映超级装备的背后几代装备人充满艰辛而非凡的创业历程,竭力回避过往同类题材纪录片常见的见物不见人的顽疾,力争将道与器、人和物高度统一,在器物的更新换代中蕴含思想的力量和人性的温度。物以人而显,器以道而彰,该片使得人性和物性,思想性和可看性达到了较好的统一。

  片中随处可见的拟人化表意方法令人赞叹。比如,展现百万级核电转子的制作的完整过程,用“烈火焚身”来描绘它十三次的淬火冶炼,用“千锤百炼”来形容它长达几十小时的浇铸锻造,用“千刀万剐”来比喻它被切削打磨,用“吹毛求疵”来刻画它严苛的质检工序。通过富有创意的表述方式,把冰冷繁琐的工业流程,变成了有温度、有弹性、可延展、人性化的奇迹诞生过程。正如总撰稿、总导演韩晶在《导演手记》里所阐述的:“《超级装备》不仅要表现装备建设中难以重现的震撼场面,并且还要揭示,这些高高在上的尖端装备与普通人的关系。我们生活中每一次美好的提升,都是由它们所赐”。这种清晰明亮的导演思想,化作一场场、一幕幕精湛精良、立体饱满的镜头语言,使《超级装备》这样一部“纯工业”题材的纪录片获得了精神的灵性和生命的律动。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在全面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习指出:“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影视作品作为文学艺术的龙头,自然应当在这个时代大有作为。《超级装备》为此做出了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努力,理应受到关注和礼赞。(李建强)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